|
|
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04集课程复讲 |
黎小静学长 |
|
一、学贵力行。学习圣贤文化要学一句做一句 学习一开始的态度很重要,“学贵立志”,要先立定志向就会有无穷的动力,去驱使我们不断的进步成长。第二个,“学贵力行”。我们现在要学中国文化,要学圣贤的学问,我们也不要很担心说我现在才开始学来不来得及?其实最重要的是,学一句我们就做一句。很多人说等我学好了再来教孩子,等我学好了再来帮助别人,等我们学好了,来不来得及?来不及。现在学一条做一条,光是这样的精神就会感动你的孩子,感动你的学生。抱持着跟自己的学生一起学习的态度,往往这样的态度,孩子看了也很欢喜,因为我们把好学的态度演给小孩看,给学生看。 二、学习传统文化的次序 除了力行以外,学习也要重视它的顺序,它的次序。《三字经》上有一句话,“为学者,必有初”,读书它是有次第的,“小学终,至四书”,就是把《小学》这本书学好,接着学四书五经。《小学》是一本朱熹朱夫子编的童蒙养正的书籍,这本书教导孩子怎么孝养父母,怎么尊重长辈,还有整个生活当中洒扫应对之礼。这本书距离现在已经快一千年,历史比较悠久,它很多当时候的生活情境跟现在已经有差别了。 而为什么学《小学》这么重要?因为孩子从小先扎做人做事的根基,这个根基扎好了,他读其他的经书,他就不是只有读而已,他懂得要落实在与人相处当中,他懂得要落实在生活当中,所以这个根基一定要扎。因为这本书离我们比较远,一般人看起比较难懂,而《弟子规》是清朝时候编的书,离我们才几百年时间,很近。而清朝的李毓秀夫子,他就是根据《小学》里面最重要的内容,把它抓出它的纲领,编成这本《弟子规》;离我们的生活是完全相应,没有一句做不到,而且也把《小学》的重点都包含进来。李毓秀夫子他编这本书,还是依据孔老夫子在《论语》里面一句很重要的教诲,这句教诲提到“弟子规,圣人训”,就是提到“首孝弟,次谨信,泛爱众,而亲仁,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”,就是根据孔老夫子提的这句话,把它举出了七个纲目,编成这本《弟子规》。所以,我们把《弟子规》学好,就是把《小学》的根基扎好。假如《小学》的根基没扎好,直接读四书五经,孩子读愈多会跟生活脱节。有些孩子经读的很多,但是他会拿着《论语》里面的经句跟爸爸妈妈辩论。有个孩子六岁左右,有一次他妈妈在批评他,他就跟他妈妈说:妈,你有孔老夫子的温良恭俭让吗?你假如做不到,你也没有资格说我。他妈妈心里一震,现在都已经用经典的言语在跟我反驳,那再读下去会怎么样? 孩子假如没有学会做人做事,学的知识、看的书愈多愈傲慢。“傲慢”是求学问一个很大的杀手,傲慢心只要生起来,学问很难有成就。所以《礼记?曲礼》提到“傲不可长”,这些都是以前的圣贤人给我们很重要的提醒。 林则徐先生在他体悟的人生当中归纳了十件事,这十件事就是,假如人犯了这十个错误,那人生是很没有益处的,他说叫“十无益”。第一个叫“父母不孝,奉神无益”。 对父母都不孝顺,每天拜神求神明保佑,有没有用?没有益处。“兄弟不和,交友无益”,在家里面跟兄弟相处都不懂得包容,都常常有冲突,这样的人出去外面交朋友,能交到知心的朋友吗?不可能。在这“十无益”当中,其中两点是针对求学问很重要的提醒,“心高气傲,博学无益”,“行止不端,读书无益”。所以,他只要有了傲气,学历愈高愈瞧不起人,愈容易伤害别人。“行止不端”,假如他的言语、行为跟圣贤的教诲都背道而驰,那读的书跟他不相应,不得利益。所以我们看到中国几千年的圣哲人所留下来的话,我们要很珍惜,要好好拿来警惕;自己不能犯,当然孩子也要尽量不犯这些过失,这是学习的次序。 三、学习的方法:一门深入,长时熏修 学习的方法要抓住八个字,“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”。 一门,是哪一门?中国圣哲告诉我们的教诲,假如用两个字来说,就是“道德”。 什么是道?什么是德? “认识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,此之谓道”; “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,不违越地做人,此之谓德。” “道”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法则,俗话讲伦常大道。五伦关系就是道,所以天地万物都有它运行的轨迹,才不会发生冲突。不只人有正确的道路,像星球与星球之间的运转,它也有它正确的轨迹在转。
这五个关系如何不踰越?如何用心的去经营? 这五个关系你觉得哪个最重要? 中庸》里面提到,“君子之道,造端乎夫妇”,所以夫妇关系影响很深远。为什么夫妇关系最重要?因为夫妻是同室,同一个房间。夫妇假如和睦相处,夫妇处得好,自然而然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成长,父子关系会很亲;夫妇关系处得好,兄弟也会和睦。 所以夫妇一正,五伦就正,教导如何把夫妇处好,这是个相当重要的学问。夫妇关系也要记住,“慎于始”。一开始还没结婚以前,你就要睁大眼睛,要选好对象。当然你要选别人,别人也要选你。要找到好对象,不是一直跑出去相亲,这个方法很累人。最好的方法叫做众星拱月,你只要把自己的光圈擦亮,很多星星就会靠过来,到时候任你挑,这是最高明的找对象的方法。 四、男女相处的过程 夫妻要慎于一开始。对男女关系有正确的态度,人与人相处都会经过一些过程,一定是先从“相识”,认识了,再发展“相知”,互相了解,再来“相惜”,互相珍惜彼此的因缘,再到“相爱”,最后“结婚”。 很多人说“结婚是爱情的坟墓”,这都是误导。假如好好相处,酒会愈陈愈香,所以婚姻要经营。 人与人相处都会经过一些过程,相识到相知这个过程要很冷静,观察很客观,就能真正了解他的做人、做事的态度。 相知也要客观、要理智。相知很重要,要多观察,要冷静。 相惜,珍惜彼此的因缘、相处的机会,之后相爱,再走上地毯的那一端。在这个相知过程有一点很重要,要有共识以后再走向婚姻。 5、何谓真爱?判断真爱的智慧。 相爱,怎么样去爱别人?怎么样去辨别人与人的相处是真正的爱? 爱的感觉是温暖的。我们现在要懂得判别是不是真正的爱,假如不是,要赶快抉择,不要执迷不悟。 爱的言语是正直的,它的言语不会一大堆的花言巧语,今天他会对你花言巧语,改天他同样会对其他的人花言巧语。反而是不大会花言巧语的男人靠得住,因为他的精神、他的用心都没有摆在这种花言巧语上,所以他才这么不会讲话。那些花言巧语的,就是把精神都放在哪里?都放在这些言语的推敲上。 爱的心地是无私的,他存心是无私的。一个人懂得关怀、爱护别人,他应该是对父母、对妻子,还有对朋友,甚至于是对陌生人,他都是同样的态度才是。现在很多男女交往,对方不愿意继续交往了,他就恼羞成怒,甚至于会伤害对方。这个不是无私的心,这是控制、占有欲,他们是穿着爱的外衣在骗人。 爱的行为是成全的,懂得成全别人。 从这四个角度,我们可以去判断他是不是真正懂得爱人。 6、现代的夫妻将教育孩子的责任交给谁?有何弊端? 当我们已经选对了对象,接下来要经营,要取得共识。家庭里面第一件大事,是要把孩子教育好,所谓“至要莫如教子”。 五伦关系当中,夫妻伦叫“夫妇有别”,夫妇是道,有别是德。别在哪里?别在责任不同。古时候是男主外,女主内,因为家庭有两大主轴,第一个是物质生活,第二个是精神生活。男主外,把经济问题、生活问题解决;女主内,把精神生活、把孩子教育好。现在很多都是夫妻一起出去工作,教育孩子留给谁?保姆、老师、外劳,隔代教养、电视、电脑。 当我们赚了很多钱,这些钱是不是你一直都能够留在身边?我们要了解,财为五家共有,水灾要你的钱,火灾要你的钱,贪官污吏要你的钱,小偷、强盗要你的钱;这四个还不够力量,最后一个最厉害,叫不肖子孙,你赚得很辛苦,他花得很痛快。所以,你假如这边在赚,那边在漏财,那是守不住的。当我们都是用代理父母教孩子,到最后孩子不懂事,你可能一辈子都要担心。
把孩子交给代理父母教孩子的弊端: 参加补习班,上课不专心,求学轻慢,败相百露。 交给佣人,很多的佣人连普通话讲不清楚,所以下一代的言语、语文能力一直在下降。佣人在照顾孩子的时候是把他当老板、当皇帝伺候,所以生活能力很低。 隔代教养。很多长者当父母的时候还满有理智的,当了爷爷奶奶,就会宠孙子。教育孩子一定要有很正确的原则,不能让孩子予取予求,会把他宠坏。 电视、电脑,学的都是贪、瞋、痴、慢。很多的孩子言语都非常的桀骜不驯,言语都非常的粗鲁,这个有时候不见得是跟父母学,都是跟电视跟电脑。而看电视、电脑它有一种催眠的效果,有没有发觉看电视的人,好像就与世隔绝,旁边的人怎么叫都没有用。为什么?因为电视它的整个辐射线、磁波会让你的脑子就像已经隔离在一个屋子里面,隔离九十六个小时的大脑状态一样。所以电视看愈多愈不会思考。
所以我们了解到,孩子的教育还是要靠自己,才能够掌握的好,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不可能重来一次。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